上一页|1|
/1页

主题:酒 事(六)

发表于2012-12-21

()

周日,绵绵的秋雨竟下了一天仍没有停的意思,下午,李洪昌仍是在办公室对着电脑写论文,那时电脑还没有完全普及,互联网更是没有,就算省局这样各种优越性比较强的单位,也只有局领导和部分处室有电脑,生技处是电力发展的参谋部,也只有一台电脑,上班时间总是高负荷运行,也只有周末李洪昌能静下心干些所谓的私活儿。内线电话响了,是赵金林的,“赵工不是出差了吗?怎么会在家呢?”李洪昌疑惑着。“小李,我一猜就知道你在办公室,忙完过来一下,我在家等你。”赵金林说完便挂了电话。

李洪昌刚按了下门铃,老赵竟像孩子一样兴高采烈的迎了出来,“来来来,我寻到了一个好东西,天气冷我们好好品一下,你阿姨弄几个菜,马上就好”。只见他从书房掂出一个黒黑的大蛇皮袋子,揭开几层厚厚的牛皮纸,竟露出一个红布包着口的黑瓷坛子。李洪昌赶紧过去帮着把坛子放到茶几上,赵金林小心翼翼的解开扎着红布的绳子“真想不到,在我们豫西的山沟沟里还有这种好东西,绝对的原生态”。李洪昌立刻明白了,是一坛老酒。果不其然,当赵金林用餐刀启开坛子的盖子时,整个客厅立刻充满了一种浓烈的酒香,中间还弥漫着一种甜甜的幽香似鲜花、水果散发出的香味,连在在厨房油烟中忙活的老伴都闻到了——“老赵,这啥酒呀,这么香,我还是第一次闻过!”

“嘿嘿,领导,你没闻过?我也是大姑娘坐轿头一次呢,要不咋是好东西呢,好好做菜,待会儿赏你一杯!”赵金林似乎已经醉了。

三天前,赵金林按照省局的安排带了一个由各地市局抽调的专家组成的调研组,赴豫西几个市县调研年度的110千伏项目建设情况。因为事先省局专门下发过文件安排过,各市县都准备得比较充分,调研工作进展得非常顺利,两天时间所有调研科目便全部进行完毕。第三天,开完反馈会后,按照赵金林的意思是上午就返回省局,负责接待的豫西市局副局长老潇觉得这两天专家组时间赶得紧,都没有好好坐下来吃过一顿饭,特别是全省系统内人称“酒师”赵工此次竟连一杯酒都没喝,更觉得过意不去,便安排中午好好坐下来吃一顿饭。赵金林说:“饭就免了,我也不是第一次来豫西,最近局里事特别多,赶回去还要干活儿呢,大家以后有时间去省城,我来安排吧,一醉方休,哈哈哈……!。潇局长好像早有准备,“赵工,放心,今天午饭不在大酒店吃,我们一起进山里,吃农家饭,不耽误你的时间”。见赵金林要拒绝,他又接着说:“刚好国家电力部一个高压线路实验基地也要在山里选址,顺便你也和专家们去看一看,要不过几天你还得来”。赵金林这才勉强同意,他知道上个月电力部已经批复由H省电力局负责在豫西地区高海拔地域建设国家电力部高压线路防风、防冻实验基地,这件事省局已经安排给了他们处,他肯定要参与,逃不掉的。

进山的路特别险,多亏该地区近年被省政府定为了重点扶贫对象,小水泥路在山上四通八达,没多长时间,他们就到了实验基地的几个选址地点,赵金林和一帮专家在现场认真进行了拍照和记录,并查阅了当地气象水文资料,其余的也只能回到局里后开专题会议进行评审了。吃饭的地方在山谷的深处,车走到山谷口便无法通过啦,大家便跳下车,只见一条宽宽的清澈小溪从山谷流出,水流还挺大,哗哗的流水声、叽叽喳喳不知名的鸟叫声,加上山谷若隐若现薄雾和一阵阵沁人心扉的花香……,仿佛到了陶渊明先生桃花源一样。大家沿着小溪边仅可二人并肩通过的小路往里走着,“怎么样,赵工,这地方没来过吧?哈哈!”潇局长和赵金林并肩走着。还别说,赵金林虽然到豫西这几个县无数次,这地方还真是第一次来,“呵呵,潇局你不会是带我们到深山古刹来吃素斋的吧?”

哈哈,素斋,我觉得我们还没有修炼到那种地步,绝对的农家饭,绝对的纯绿色无污染,绝对的让你吃完后记着这里!”潇局一连说出三个绝对。

“是吗,老潇,看来你不少来呀,哈哈,是不是有女妖精之类的迷倒你啦,呵呵。”久居拥挤的闹市,一下融入这样的大自然中,人的心情无法不好,赵金林难得的开了个玩笑。

“对山发誓,老赵,我这次可是第二次来。女妖精倒没有,但是有一样东西比女妖精还厉害,绝对的让你着迷,哈哈”。

“少卖关子吧,到底是啥呀?”

“哈哈,现在不告诉你,到了你就明白了。”

……

一行人说说笑笑转眼便到了山谷的深处,小溪宽阔了许多,变成了一条小河,只见一边稍微平缓的山坡上,几间蓝瓦房在树丛中若隐若现。他们跨过一座简易的小木桥,沿着山坡上比羊肠小道强不到那里的小路,向蓝瓦房的农舍走去。走进了才看清,这是一座修建在一块仅有两亩地大小平坦山坡上的农家小院,典型的豫西特色,一间上房,两边各有一间厢房,房子比列却是小了很多,前面一个简易的大门,房子除了两边厢房是石墙小蓝瓦外,上房和大门楼的都是土墙和黄百草顶子,大门栏上红色的对联早已变成了浅粉色,只是字还是黑的,被山风吹得呼啦直响。看样子,这家农舍至少也有百年历史啦。

说是农家饭店,却只有一桌客人围着院中简陋的石桌坐着,有说有笑。上房门大开着,一个约七十岁的老人,握着一支足有两尺长旱烟袋,有有滋有味的吸着,面对院中的来人毫无表情,仿佛已经沉醉在了浓香刺鼻烟雾中。一位围着围裙约四十多岁妇女端着一盆洗好青菜从西厢房里走出,朝着到来的潇局他们笑了笑,既没说话,也没让座。潇局倒是像到了自己家一样,把赵金林他们让到了东厢房。大家落座后,看着赵金林他们满脸疑惑的表情,潇局笑了笑给每人散了一支阿诗玛,便压低声音给大家讲述了一段发生在这山谷中的故事。

上房中的老头姓丁,名全,截止目前的记录中,没有人喊过他的名字,都是叫他全爷。据说,他八九岁时就随母亲从山西到河南逃难,刚到豫西地界,母亲就患急病死在了半路,一起逃难的乡亲把他母亲在路边简单埋了,而后带着他继续逃难,后来在山中连夜躲土匪时走散了。他一个人哭喊着,又累又饿便昏倒了。后来被一位到树林中放捕猎夹子的汉子救了,这个汉子就是这座农家小院的主人。这个汉子姓啥名谁,只有全爷知道,但是从来没有对任何人说过,据说当时他们人口很旺,弟兄好几个,后来都被抓壮丁了,他也是在山里砍柴睡着了才免过一劫。他没有老婆,也没有孩子,就把全爷当亲儿子一样养着,平时除了捕些猎物外,他还有一个绝活儿就是酿酒,他酿的酒市面上卖的不一样,全部用纯粮和山果制作,不但口吻醇厚,而且奇香无比,他就是靠这个手艺养活着全爷他们两个。后来,他就把酿酒的全部工艺、配方传给了全爷。他死后,全爷就住在这空旷的院子中,仍是靠酿酒生活着,并且和他的养父、师傅一样终身未娶。

由于全爷在山谷深处居住,距离村镇特别远,就连附近的人很少知道他。全爷也是每年按照师傅的要求做少量的酒拿到集市定点的几个店去卖,换些钱,买一些粮食、油盐之类的生活用品,几乎不与任何人说话、打交道。集市上几家收酒商店、饭馆也只是知道他在深山居住,其它的问他,他也不说。于是全爷就和他酿造的就一样,神秘的隐藏在深山中。

诗人、作家在描写我国改革开放时,最常用的一句话就是——“改革的春风吹醒了沉睡的中国大地……”。对于我们实实在在的生活来说,确实如此,新生的事物、思想、理念、产业……每一天都在影响我们生活的脚步。一天,一支由一群年轻人自发组成探险队(基本是我国最早的驴友),在豫西深山探险时迷路啦,那时没有移动电话,更没有GPS,他们就靠着一个军用指北针和一张地图在山谷中穿来穿去,仍是绕不出这座在中国地图上不显眼的大山,几天后当大家筋疲力尽、几乎绝望的站在山崖上时,突然随风吹来一阵浓烈的酒香,“有酒就有人”,大家像频临死亡的病人被打了强心剂一样,迅速振作起来,闻着酒香走了过去。

那天刚好是全爷的酒出锅之际。全爷用家里为数不多的粮食和每年产量不多的美酒救了这十多名男男女女,让他(她)们好一阵感动,都觉得全爷是他们的再生父母,泪流满面感激的话说了一天,还争着和全爷拍照,并在全爷的破草房、石桌子甚至烧锅前留影。全爷不知道啥是照相机,更不知道这个小盒子让他从此以后走向了外面的世界。驴友们走时感觉无啥报答全爷的救命之恩,就凑了二百元钱悄悄塞到全爷的枕头下,而后沿着全爷指的路下山了。谁知走到山谷底部,只见全爷挥着手叫喊着,沿着路追了下来,当时把大家吓了一跳,以为大家什么地方得罪了全爷。等到全爷跑到近前,大家才看清全爷手里攥着的是他(她)们刚才凑的一叠钞票。他什么也不说,把钱塞到他们当中一个人手中扭身就走,当大家异口同声说这是一点心意时,全爷摆了摆手说:“孩子们,不用,你们用得着。”说完便大踏步走了。于是,大家不由自主的面朝全爷的背影高喊道:“大爷,保重,我们还回来看你…”。走到半山坡的全爷扭回头,朝大家笑了笑,两天来,这是大家看到全爷唯一一次笑,都感觉这是世界上最美的笑,其实他(她)们不知,这是全爷离开母亲后第一次的笑。

那时没有互联网,报纸也没有现在这样漫天飞舞、五花八门,但是刊登着全爷和他的草房的照片还是在省内一家颇具影响力的报纸上刊登了。于是一波又一波的所谓探险队们陆续光临到了全爷家里,地方政府也知道了,某位县领导还带着医生和慰问品专门看望了全爷,并品尝了他酿制的美酒。看来的人多,最后村干部出面找全爷谈,主要是要他更新酿酒的设备,增大产量,作为村里的特色推出去,被全爷一口回绝了。一些酒厂上门出高价购买全爷的酿酒配方,全爷干脆把他们凉在院内,独自一个躲进上房抽烟去了。后来,再遇到和自己谈这些话题的人,全爷干脆就不见他们了。时间一长,大家都觉得全爷是个怪老头,也很少人和他说合作的事情了,加上全爷的每年的酒产量很少,早早就被抢光了,后面来的人什么也买不到。之后,来全爷这里的人就越来越少了。

那帮探险队一直践行着他(她)的诺言,每年都来这里一两次,看望全爷,给他带去了新被褥乃至锅碗瓢盆等生活用品,帮着他收拾房子、洗衣服。不知怎的,全爷还是喜欢自己黑乎乎被褥和简陋的炊具,把他(她)们带来的东西都原封不动的放在西厢房里。在一次交谈中,大家隐隐知道了全爷的身世,之后他们便开始联系自己圈内的朋友寻找全爷母亲的坟地,但是时间太久了,加上那时逃荒死亡的人多,根本无法寻找和查证全爷母亲的坟在哪里。后来大家便想了一个主意,开车带全爷去了一下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在那里全爷对着一棵老槐树跪下来放声痛哭起来。

那次回来后全爷的思想和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尘封多年已经冰冷的心扉似乎打开了许多,不再孤僻也不再对任何人都是冷漠。那时,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人民的生活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城市,人们的生活理念已经悄悄从吃好穿好、追逐流行的阶段向绿色、健康、追寻自然方面转变着,这就催生了农村部分产业的发展,先期“农家院”则最具代表性,原始的设施、传统的工艺、新鲜空气成为那个时期最早“肚子不缺油水”人群的追求。这个信息,每年走南闯北探险队的小伙儿、姑娘很早就捕捉到了,并告知了全爷,全爷听得很茫然,没有反对也没有说支持。反正无论怎样,一年多后,在他(她)策划张罗下,全爷的农家院开业了——新开了几块菜地全部种上了蔬菜,又买了一些鸡、鸭、鹅,专门从村里找两个会做山区家常菜、并且经常走乡串村当过流动厨师的村民作为厨师……,其实最招眼的还是全爷的酒坊,大家又凑钱帮助全爷对酿酒设备进行改造、更新,增加了产量。当然,他(她)最好还是尊重了全爷的意见,每天定量准备,做完就打烊,不图赚多少钱就为了老爷子在深山不寂寞。当然,后来随着山区的旅游开发,“酒香不怕巷子深”,市场需求的扩大,还是在这群人的帮助下,全爷的农家院已成为豫西有名特色饮食文化。

赵金林的酒就是在全爷的酒坊淘来的沉酿。由于他经常下乡,山村农户不少去,当时他对这座农家院包括农家饭菜并不感觉的很特别、很神秘。但是,他们把酒从酒坛子倒出时,一种难以言表的醇香立刻吸引了赵金林,情不自禁端起碗便抿了一口,伴随着醉人的香味,一种清柔、甘纯、爽热的感觉立刻遍布全身。对酒,他可以说就是标准的内行,研究、品尝了几十年,什么大曲、小曲、麸曲,什么酱香、浓香、清香、米香、凤香……,大到国内名酒,小到普通作坊,他几乎都尝遍了,但是今天的感觉却是特别得让他无法去用语言来描述。饭后,在潇局的安排下,全爷便领着赵金林走进院落外的树林,围绕“酒”这个主题,他们谈论了起来,从端午制曲、重阳下沙到调和盘勾、入窖醇化……,无论赵金林怎么问、怎么“套圈”,全爷就是不说这种酒独一无二的香是怎么达到的。最后,看赵金林确实对酒和酒文化颇有研究,并且态度诚恳,全爷便告诉他是山中一种植物的枝条用火熏出的汁液兑入酒中形成的,并且送了一坛珍藏多年老酒给赵金林作为纪念。

至于老赵后来不死心又独自拜望全爷多次终于解开了酒的秘密,那已经是女儿赵莉和李洪昌结婚好多年后的事啦。

发表于2012-12-21

优哉游哉的工作着

发表于2012-12-21
引用:xindlhndl 在2012-12-21 15:08:55写道:原帖
(六)
周日,绵绵的秋雨竟下了一天仍没有停的意思,下午,李洪昌仍是在办公室对着电脑写论文,那时电脑还没有完全普及,互联网更是没有,就算省局这样各种优越性比较强的单位,也只有局领导和部分处室有电脑,生技处是电力发展的参谋部,也只有一台电脑,上班时间总是高负荷运行,也只有周末李洪昌能静下心干些所谓的私活儿。内线电话响了,是赵金林的,“赵工不是出差了吗?怎么会在家呢?”李洪昌疑惑着。“小李,我一猜就知道你在办公室,忙完过来一下,我在家等你。”赵金林说完便挂了电话。
李洪昌刚按了下门铃,老赵竟像孩子一样兴高采烈的迎了出来,“来来来,我寻到了一个好东西,天气冷....

 今个儿吃饺子了吗?

发表于2012-12-21
xindlhndl,您好!您所发的帖子“酒 事(六)”已被设置为固顶帖,请再接再厉多发好帖。点击查看更多郑州郑州休闲娱乐业主论坛固顶帖>>
点击“版主推荐”查看郑州业主论坛所有固顶帖和精华帖。
发表于2012-12-21
xindlhndl,您好!您所发的帖子“酒 事(六)”已被设置为精华帖,请再接再厉多发好帖。
发表于2012-12-28

有点意犹未尽的意思

发表于2013-01-04

有点意犹未尽的意思

发表于2013-01-13

春节快到了

发表于2013-02-06

全爷很潇洒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