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河南构建"一极两圈三层"郑汴新区将是核心

发表于2009-09-28

郑州、洛阳为特大城市,安阳、开封等7市为大城市

县一级的巩义、项城、固始、潢川已跨入中等城市行列

中原城市群的总体框架正愈发清晰。昨日,记者从省发改委召开的全省城镇化和中原城市群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省委、省政府在积极借鉴发达地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中原城市群规划,着力构建“一极两圈三层”现代城镇体系。

发表于2009-09-28

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中原崛起

河南省城镇化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发展历程。1949年到2000年的52年间,城市化率只提高了16.8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只有0.32个百分点。进入新世纪特别是2003年以来,为积极应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省委、省政府把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原崛起的三大基本途径之一。

郑州、洛阳进入全国特大城市行列

昨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08年底,全省有设市城市38个(居全国第四位)、县城85个、县以下建制镇750个,城镇化水平达到35.9%,与2002年相比,提高10.1个百分点,比全国多提高3.3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发展最快时期。城镇人口统计方面,目前,郑州建成区人口已突破300万大关,洛阳市达到170万,双双进入了全国特大城市行列。安阳、开封、平顶山、新乡、商丘、焦作和南阳7市市区人口超过了50万人,信阳、漯河、许昌、濮阳、鹤壁、驻马店、周口、三门峡和济源9市市区人口超过20万人。在省定26个城镇化重点县(县级市)中,巩义、项城、固始、潢川等市区(或县城)人口超过20万人,成为中等城市。

发表于2009-09-28

全省每年大约有150万农村人口进城

中原城市群对全省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逐步显现,2008年郑州、开封、洛阳等九市的经济总量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7.4%,比2002年提高了3.4个百分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占全省的比重分别达到58.2%、62.6%、57.3%、78.7%。通过加快城镇化进程,全省每年大约有150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不仅为城市发展输送了大批劳动力,而且创造了社会需求。

中原城市群提升了城市综合竞争能力

近年来,按照中央对中部地区“三个基地、一个枢纽”的总体定位,我省着力完善中心城市功能定位,不断强化郑州的全国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加快洛阳、开封、平顶山、焦作等老工业基地城市改造步伐,大力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培育了一批新兴工业城市,不仅进一步强化了我省交通区位和资源能源优势,而且推动了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随着城市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2008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231元,是2002年的2.1倍。城市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7.5平方米,是2002年的1.4倍;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达到11.7平方米,是2002年的1.8倍。

发表于2009-09-28

中原城市群还没达到“群”的要求

据了解,我省城镇化整体水平还较低。目前,我省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7个百分点,居全国倒数第5位、中部地区倒数第1位。城市发展规划滞后、理念不新、起点不高、发展方式粗放。城市规模偏小,产业层次较低,人口承载能力弱,体制机制创新的力度也不够。

近年来,中原城市群整体上呈现出要素聚集、内外联动、合作共赢、加速崛起的良好态势,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据统计,在全国15个城市群中,中原城市群综合竞争力位居第七、中西部首位,已成为加快中原崛起的重要支撑点和全国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

不过,总体上看,目前中原城市群还远没有达到“群”的要求,郑州的辐射带动力仍然较弱,城市之间的相互呼应、协同融合缺少引导和动力,各市分散布局、异向发展的态势没有大的改变,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协调对接不够,城市资源未能共享,生态环保尚未协调。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