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首批房奴路暴富 真正房奴集中在80后

发表于2012-11-20
“房奴”在中国成为一个特有名词。从本世纪初开始到2003年前后,我国迎来第一波房贷高潮。当时的住房贷款期限基本以10到15年居多,如今10年即将过去,有媒体说“首代房奴”即将“翻身得解放”,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早已经提前还完款,进入无债一身轻的状态,也享受到了资产爆炸式增长带来的财富,他们只能被称为“最幸福的房奴”,以70后为主

购买超过8年基本已无房贷

根据第三方研究机构抽样统计数据,在北京等城市,目前再上市的二手房,房本年龄在5年以上不需要交纳营业税的普通住宅,之前还有银行抵押贷款的比例不足20%。也就是超过80%已没有贷款,而房本在2005年之前,也就是购买超过8年的基本100%都已经没有贷款。

第一代买房人构筑千万资产人群

“第一波购房者购买房产时即使使用贷款,并不能称为房奴,首先当时房屋价格绝对值比较低,其次当时房屋的价格相对健康,租售比合理,一套房屋的正常出租价格完全可以补偿月供。第三,收入的持续上涨使得在5年前买房的购房者压力小。” 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认为。

如果一定要称他们为房奴,他们可能也是最幸福的房奴。因为这几年的房价,第一代房奴实现了资产的爆炸式增长。如果以现在的房价衡量,第一代贷款买房者几乎构筑了中国目前主要的千万资产人群。根据记者了解,“第一代房奴”中的部分人就是在2003年北京商品房5000元时代借助银行信贷政策批量购房,完成了财富积累。

首批房奴自述

“我们应该算是首批‘房奴’吧,当年敢在银行贷款几百万去买十几套房的人,绝对是别人眼中的‘疯子’。就连我自己也觉得。”年过五十的徐芳(化名)向记者讲起当年房地产的故事,不免感觉侥幸和得意。

徐芳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2003年,她决定拿出自己和丈夫的积蓄,与亲戚朋友凑钱房地产。于是,在那个尚不知何为房地产泡沫的年代,徐芳和亲朋好友凑齐100多万元,在北京东边的三环至四环区域的三个小区购置了十几套房产。

“那时候,在银行做按揭贷款只需首付20%,利率也比较低。”徐芳表示,但即便如此,十几套房子也需贷款三四百万,月供将近四万元。“周围的人都觉得我们很不可理喻,那时我们一个月的工资也就2000多元。”

她表示,当时没有所谓“团”概念,自己和亲朋好友只是想找到一条可以使资产的出路。在那个炒股盛行的年代,她不懂也不敢轻易进入股市。

虽然承受着月供款的重压,但收益相当可观。在经过了几年的等待后,从2007年开始,北京房价开始快速上涨。徐芳和她的“团”在2007年至2008年,陆续卖掉其中三套房子,并用卖房所得还清此前全部银行贷款,收益相当可观。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