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郑州写字楼存量够卖三年半 专家提议住宅禁商

发表于2012-11-07
郑州市住房和房地产管理局发布的今年第三季度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显示,按照今年前三季度平均销量计算,郑州当前商品住宅库存量仅够消化5个多月,而非住宅库存则需要消化44.5个月,创历史新高。

很明显,在库存量方面,郑州楼市住宅和非住宅的压力已经发生了逆转。

数据:现库存陡增 卖完需三年半

最近,在一家地产企业负责营销的张先生,不得不将项目推盘时间推后,因为近期争相入市的写字楼项目,让整个市场迅速饱和起来,竞争已十分激烈。

“我们企业前些年在金水东路拿了一块地,开发写字楼项目,原本计划今年下半年推盘入市。但根据目前的市场情况,推盘可能会到明年了。”张先生对记者说。

事实上,2012年3月以后,郑州楼市一片繁荣之声,各月成交量均高位运行。然而,繁荣的背后,埋下了隐忧的种子,比如陡增的非住宅库存。

郑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9月,郑州市区商品房批准预售面积122.42万㎡,同比上涨12.32%.而新批准的商品房预售面积中,非住宅达85.69万㎡,同比上涨201.09%.仅郑东新区,9月份非住宅投放量便有85.69万㎡,创单月投放最高值。

截至9月底,非住宅累计可售面积已达410.24万㎡,同比增长71.58%,较6月底增长32.57%,创下历史最高值,占商品房累计可售面积的53.08%,库存首次超过商品住房。

“正常情况下,商品住宅的投放量都要高于非住宅。但9月的数据却完全颠倒了以前的规律,显得非常‘诡异'.”河南省房地产业商会秘书长赵进京表示,若按今年前9个月非住宅的月销量均值计算,目前市区的非住宅累计可售面积可销售44.5个月。换句话说,足够在郑州卖三年半。“从商会监测的情况看,非住宅库存量主要是写字楼。商铺的销售情况还不错”

现状:新品入市+同质化严重+销售不振

数据显示,9月份,郑州市区住宅卖了9089套,而非住宅只卖了811套。这对于410.24万㎡的存量而言,显然远远不够。

“今年,已有7家位于郑东新区、主打写字楼的企业联系我们,希望易居中国代理这些写字楼销售。我们一个也没敢接。”易居中国郑州公司总经理金琪昌说,“郑州写字楼市场的价格、租金都在往下降。”

对于目前写字楼的行情,金琪昌认为,写字楼的项目利润肯定无法达到开发企业的预期,降价、差异化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短时期的痛是必然的。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刘社说,自2010年开始,郑州商业地产的开发量就已经有了快速增长的趋势。

“郑东高铁站西广场就有一二十个写字楼项目已动工或将动工,东广场还有很大的体量等着释放。像这样的写字楼项目集中井喷现象,在全国来说,也是十分罕见的。”金琪昌说。

然而更为严重的是,郑州写字楼的大规模积压,还仅仅是一个开始。“未来一段时期内,非住宅项目仍会大量入市,进一步拉高市场库存量。”刘社说,二七新区开建、石武高铁开通、龙湖注水,引发了郑州新一轮的写字楼投资热潮,“但这里面有一个严重的误区,大家都在提5A、甲级标准,同质化非常严重,销售情况却不好”

绿都集团董事长赵岩也表示:“大家都在建高档写字楼,实际上郑州市场对高档写字楼的需求量有限,市场很容易饱和。”

金琪昌告诉记者,东区写字楼价格已经下降了15%,后市更不乐观。第一个降价,且卖得不错的开发商,目前的去化率也只有1/4~1/3.其他的更不乐观。一方面是库存的高企,另一方面是销售的不振,郑州非住宅市场的风险信号频闪,阵痛期在所难免。

支招:商务中心地位上升 需求还会加大

赵进京表示:“虽然郑州市目前的商业地产库存压力很大,不过未来的升值空间还是有的。尤其是郑东新区,作为商务中心,随着高铁商圈的成熟,物流功能的增强,会有很大的需求。”一边是非住宅库存高企,一边却是大量的新投放,非住宅的高库存究竟该如何消化?

住宅禁商?

“如果郑州能够做到住宅禁商,将从根本上解决商业地产高库存的难题。”房地产实战专家、河南王牌企划有限公司董事长上官同君表示。他的说法得到了不少业内人士的赞同,易居中国郑州公司总经理金琪昌表示,这方面可以参考上海的做法。“当时上海的写字楼库存也很严峻,陆家嘴的写字楼空置率达到60%,为了缓解这一状况,上海市政府实行了这一政策。”

不可一刀切

刘社则把问题进行了延伸,“小企业搬进写字楼能不能存活,是个问题。”郑州可以分阶段分层次来解决这一问题,每年企业年检时,考察其运营发展情况,对有实力的企业督促其尽快搬出,对于一些弱小的企业,可以给出过渡时间。

政府严把审批关

“郑东新客站附近的写字楼过多。”河南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宋向清认为,从根本上解决商业地产过剩,政府要给予尽量多的规划和引导,“在项目审批时要把好关。”

取消沿街商业

赵进京则建议取消一些沿街商业,发展大型购物中心,既能解决大量商业综合体的发展,又可解决交通拥堵的老难题。

虽然去库存压力山大,但业内还是看好市场的未来,上官同君认为,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而来的投资客,对商业地产会有不小的需求,“不用怕阵痛,房企做好产品就行。”

 

上一页|1|
/1页